麦角硫因胶囊“假药”?科伦回应饶毅犀利质疑:膳食补充剂!合成生物如何站稳风口?

2025 年 6 月 6 日,面对饶毅教授 “麦角硫因是假药” 的犀利质疑,科伦药业迅速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回应,明确指出麦角硫因是膳食补充剂而非药品,强调其定位是健康管理工具。

同时,科伦药业列举《Cell Metabolism》等国际顶级期刊的多项研究,证明麦角硫因的核心价值和安全性已通过科学验证,指责饶毅文章存在 “偷换概念” 问题,认为其对膳食补充剂存有偏见,且 “未获药品批准即属无效” 的论断过于武断。

饶毅教授认为,麦角硫因缺乏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不能获得批准成为真药,却以保健品形式销售,存在欺骗性。他早在 2001 年就在《南方周末》发文反对企业和商业界人士过度炒作“营养品”,此次更是通过尖锐措辞和具体视频截图,直指科伦药业及其董事长刘革新的代言行为。

据了解,科伦药业在营销麦角硫因胶囊时,曾使用“细胞级御龄”“清除自由基效果远超传统成分 VC 与辅酶 Q10 十倍至三十倍”等表述,违反《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广告法》对非保健食品宣传功效的禁令,虽后期撤下部分宣传图片,但暗示性表述痕迹仍存。同时,麦角硫因尚未获得国内保健品批文,科伦药业仅以“日本原装进口”规避政策,监管风险高企。

在合成生物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科伦药业子公司川宁生物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实现麦角硫因等产品的绿色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应用,打破传统生产方式限制。

然而,合成生物技术在健康消费品领域应用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从小试到规模化生产的难题、成本控制、市场接受度以及监管滞后等问题。麦角硫因胶囊事件不仅让科伦药业深陷舆论漩涡,也凸显出健康消费品市场在产品定位、宣传合规、功效验证和监管等方面的诸多困境,引发行业内外对整个市场未来发展的深刻反思。

01  麦角硫因争议始末

2025 年 5 月,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以 75 岁高龄赤裸上身代言公司麦角硫因胶囊,展示其健硕体魄,并将此归因于长期服用麦角硫因胶囊等综合因素作用。这种大胆的代言方式迅速吸引了大众目光,使麦角硫因胶囊一夜之间成为焦点话题,也拉开这场争议的序幕。

刘革新代言后,麦角硫因概念股表现强劲。科伦药业及其控股子公司川宁生物的股价近一月分别上涨 16.75%、12.22%。科伦药业麦角硫因产品在官方小程序上的销量可观,不同规格售价从 1199 元到 4476 元不等,截至 6 月 5 日晚,销售额超 1883 万元。市场对这一新兴产品的追捧热情高涨,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也充满期待。

6 月 5 日,前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理学部主任饶毅在其公众号“饶议科学”上发布标题为《假药靠肌肉男真人“赤膊上阵”,真药伟哥仅以小小“老鼠作证”》的文章,称“麦角硫因就是‘假药’”,认为其缺乏足够证据获得药监部门批准,却以保健品形式销售,误导消费者。他指出,若麦角硫因真有延年益寿功效,早就会有人提供证据获批药品资格,而非走保健品路子。此言论一出,引发舆论轩然大波,公众对麦角硫因胶囊的信任度受到冲击。

6 月 6 日,科伦药业回应称麦角硫因胶囊定位为膳食补充剂而非药品,其价值通过国际顶刊论文和临床试验验证,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被列为新型食品补充剂或功能保健食品成分,且安全性在毒性试验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得到展现。双方核心争议点在于麦角硫因究竟是膳食补充剂还是药品。

饶毅发文后,科伦药业及川宁生物股价 6 月 5 日分别下跌 4.96%、1.98%,6 月 6 日开盘继续下跌。这反映出市场对专家观点极为敏感,投资者对麦角硫因胶囊的未来发展产生疑虑,也凸显舆论对健康消费品市场的影响。

从双方争议看,科伦药业强调麦角硫因是膳食补充剂,认为药品和营养补充剂分属不同维度,前者用于特定疾病治疗,后者侧重健康人群风险预防与机能提升,如维生素 C 未被批准治感冒但免疫支持价值被认可。

然而,饶毅等专家认为,未获药品批准就意味着无效,以保健品名义销售存在欺骗性,这种定位差异让消费者陷入困惑,难以准确判断产品性质和功效。

而且不可否认的是,科伦药业麦角硫因确实面临宣传合规性挑战。科伦药业在宣传麦角硫因胶囊时,曾使用“细胞级御龄”“抵御岁月痕迹”等表述,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广告法》中对非保健食品宣传功效的禁令。尽管后期撤下部分宣传图片,但暗示性表述痕迹仍存,这让其在宣传推广上面临巨大合规风险,也暴露出部分健康消费品企业为追求商业利益,在宣传上打擦边球的行业乱象。

与此同时,麦角硫因也存在功效验证难题及监管困境。

麦角硫因虽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中表现出抗氧化等特性,但在人类身上的全面益处尚缺乏大规模、高质量临床试验数据支持。从现有研究看,其延长寿命、改善运动表现等功效多基于动物模型或小规模人体试验,难以充分证明其对人类健康的广泛益处,这使企业在宣传其功效时缺乏有力证据支撑,也让消费者对其实际效果产生质疑。

麦角硫因未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也未获得我国保健食品备案,在监管上存在空白和不确定性。企业利用跨境电商渠道绕开国内保健品严格审批,以跨境商品形式销售,虽在电商法规下有一定辩解空间,但实质存在规避国内保健品功能宣称监管的嫌疑,给监管部门带来挑战。

02 合成生物重塑健康消费品市场进行时

合成生物学作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核心技术,正在重塑健康消费品市场。以科伦药业子公司川宁生物为例,其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实现麦角硫因等产品的绿色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应用,打破传统生产方式限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为健康消费品市场提供更多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与其他技术相比,合成生物技术在健康消费品生产上具有独特优势。它能精准设计和改造生物系统,实现特定产物高效合成,提高产品纯度和质量。如在生产麦角硫因时,可优化微生物代谢途径,提高产量和质量。

据 Arthur D. Little 分析,2022-2030 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 CAGR 可达 24%,其在医疗保健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将推动健康消费品向个性化、精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技术的提升,合成生物成本也在不断的降低。如不久前,英国宠物食品初创公司Meatly宣布其培养肉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功降低生产成本,使其更接近传统鸡肉的价格水平。该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生物反应器,并优化了无蛋白培养基,使生产成本降低95%,该公司已经成为第一家获准在欧洲销售培育肉的公司,并于 2 月首次上架为狗提供培育食品。目前,传统狗粮可能比培育肉便宜三倍,但这种情况可能即将改变。

国内合成生物市场竞争激烈,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华熙生物等企业纷纷布局。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和市场拓展上各具优势,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增长,合成生物学在健康消费品领域的应用将更广泛深入,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同时,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加强监管和规范,确保市场健康发展。

不过,尽管合成生物技术前景广阔,但在健康消费品领域应用也面临诸多挑战。

技术层面,从小试到规模化生产存在难点,需解决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成本方面,合成生物技术生产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和市场推广,企业需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接受度上,消费者对合成生物技术认知有限,存在疑虑和担忧,企业需加强科普宣传,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和接受度。监管上,合成生物技术发展迅速,相关法规和监管滞后,存在监管空白和不确定性,政府需加强监管,完善法规标准,保障市场规范和消费者权益。

综上,麦角硫因胶囊争议折射出健康消费品市场在产品定位、宣传合规、功效验证和监管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合成生物技术发展,健康消费品市场迎来新机遇和挑战,企业需在创新与合规间找到平衡,监管部门要强化监管,消费者也应理性看待产品宣传,共同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大健康100|DJK100.COM 聚焦大健康领域的产业数字媒体。发布者:动脉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动脉网的头像动脉网
上一篇 2025年6月5日 下午4:30
下一篇 2025年6月7日 下午12: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