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球食品巨头雀巢宣布正在评估旗下维生素、矿物质和补充剂业务,包括Nature’s Bounty等品牌可能面临出售。这一举措被视为CEO弗赖克斯(Laurent Freixe)推动业绩增长的重要战略调整。与此同时,国内保健品龙头企业汤臣倍健披露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7.56%至46.13亿元,净利润下滑42.34%至8.91亿元。业绩颓势自2023年四季度就已显现,当季营收减少0.77亿元,亏损扩大至1.55亿元。
行业数据显示,曾经风光无限的保健品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就连家喻户晓的脑白金品牌也在2024年底跨界进军咖啡市场,在巨人网络园区成立了咖啡实验室。这一系列变化折射出保健品行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
市场研究机构欧睿的数据表明,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市场规模达到2253亿元,同比增长11.6%,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9.45%。然而行业内部呈现明显分化:传统品牌增长乏力,新兴品类却保持高速增长。在这个被视为朝阳产业的领域,企业既面临健康意识提升带来的机遇,也要应对消费升级和市场洗牌的双重挑战。
消费需求变迁:从大众化到精准化
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增长潜力首先体现在消费渗透率的差距上。2023年数据显示,国内保健品渗透率仅为20%,远低于美国的50%以上;35-44岁人群的渗透率差距更为明显,中国10%的水平与美国51%形成鲜明对比。
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正在重塑行业格局。研究数据显示,90后及Z世代已占据线上保健品销量的半壁江山。抖音电商数据表明,35岁以下年轻女性是健康食品消费的主力军,其中燕窝、益生菌、熬夜修复类产品增长显著。这些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具体功效,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1-8月,苦瓜提取物(稳血糖)销售额增长1442.73%,辅酶Q10(护心)增长396.18%,白芸豆提取物(体重管理)增长89.39%,而传统复合维生素仅增长10.47%。
渠道变革也为行业带来新机遇。电商已超越直销成为最主要的销售渠道,社交电商平台增速超过20%,跨境电商则成为海外品牌进入中国的重要途径。这种变化让功能性食品找到了发展空间,它们以零食化的形态通过新兴渠道触达年轻消费者。与此同时,传统药店渠道持续萎缩,2024年上半年实体药店保健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4.2%,这对依赖线下渠道的传统品牌造成冲击。
行业新趋势还体现在使用场景的细分上。国际品牌Swisse将产品与”理想身材””充沛精力”等具体场景绑定,Life-space则专注白领女性肠道健康。市场数据显示,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据约70%的份额,国产品牌占比约30%。这些案例表明,保健品正从”家庭常备”转向”场景专属”,明确的功能定位不仅能强化消费者认知,还能支撑产品溢价。
传统企业困境:转型阵痛与挑战
在行业整体增长的背景下,部分头部企业的业绩下滑值得深思。以汤臣倍健为例,虽然2023年全年营收仍保持增长,但2024年上半年主品牌营收锐减6.49亿元,占总营收损失的70%以上。这种断崖式下跌反映了传统经营模式与新消费需求之间的脱节。
渠道结构问题是首要挑战。汤臣倍健2024年上半年线下营收是线上的3倍,但其依赖的药店渠道正面临困境。更严峻的是线上转型乏力:在电商已成红海的背景下,药企和新兴品牌各显神通,而汤臣倍健虽早早布局线上,却仍未突破”重营销、轻精准”的模式。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达18.22亿元,其中广告投放5.22亿元,但线上营收仅7.28亿元。
产品同质化问题同样突出。汤臣倍健主品牌仍以蛋白粉、维生素等传统产品为主,这些产品面临日常饮食的替代竞争。相比之下,增长迅速的品类都具有明确的功能定位。数据显示,传统膳食补充剂的增速普遍在10%左右,而功能性品类则呈现数倍增长,这种差异印证了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性。
研发投入不足制约了企业转型。汤臣倍健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仅6978万元,而营销费用高达18.22亿元。相比之下,国际品牌更注重研发创新,推出NAD+细胞焕活等新产品。研发短板导致产品迭代滞后:汤臣倍健官网73款主流产品中,传统补充剂占多数,针对细分需求的产品较少,难以把握功能性消费的机遇。
未来发展方向:从流量竞争到价值创造
保健品行业未来的竞争将围绕价值创造能力展开。在市场需求日益细分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在研发、渠道、信任三个维度构建核心竞争力,实现从产品销售向解决方案提供的转变。
研发创新是首要突破口。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增长最快的品类都是功能性产品。这要求企业突破”基础补充”的传统思路,转向精准需求开发,如针对特定人群的护肝、美容、关节健康等产品。国际品牌的实践表明,功能场景化是实现差异化的有效路径。
渠道整合需要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线上渠道要超越简单的流量获取,转向内容营销和用户教育;线下渠道则需突破药店局限,探索新的消费场景。一些品牌已开始尝试将保健品与茶饮结合,既强化品牌认知,又创造新的消费体验。对传统企业来说,关键在于构建完整的用户画像,实现精准营销。
重建消费者信任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市场上仍存在夸大宣传、虚假营销等问题。要改变这一状况,企业需要:强化产品认证背书,确保成分和功效透明公开,避免过度营销制造焦虑。此前已有品牌因”贩卖焦虑”被处罚的案例,这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展望未来,中国保健品市场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精耕细作时期。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在这个过程中,依靠渠道红利和营销驱动的企业将面临挑战,而注重产品创新、用户需求和品牌建设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在健康消费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只有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价值的企业,才能在行业深度调整中赢得先机。
大健康100 专门建立了保健品行业微信交流群。相关业者可关注公众号“DJK100”,私信入群。
大健康100|DJK100.COM 大健康产业垂直数字媒体。用文字构建大健康产业商业案例库、用系统化研究解构大健康产业、用服务推动大健康产业合作与链接的产业信息加速服务平台。
大健康100|DJK100.COM 聚焦大健康领域的产业数字媒体。发布者:大健康100,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