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90后白领在小红书下单一瓶含NMN的“抗衰软糖”,一位60岁退休教师在直播间抢购“阿胶肽气血口服液”,而一位新手妈妈则通过订阅制平台定制宝宝专属益生菌——我们不得不承认:今天的中国保健品市场,早已不是过去那个靠“送鸡蛋+会销”就能打天下的时代。

2025年,中国保健品行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拐点: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生物科技激烈碰撞,银发刚需与Z世代悦己消费并行不悖,监管趋严与创新爆发同步上演。在这场深刻变革中,一批中国企业不仅没有掉队,反而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
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科技驱动”
曾几何时,“保健品=智商税”几乎是公众共识。夸大宣传、成分不明、功效存疑……这些标签长期困扰行业发展。但近年来,随着监管体系完善(如“蓝帽子”注册制强化)、消费者认知提升,以及头部企业的技术突围,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去伪存真”。
1. 消费群体年轻化,需求场景多元化
据行业数据显示,18-35岁用户在保健品消费中的占比已从2025年的32%快速攀升,预计2030年将达47%。年轻人不再只为“治病防病”买单,而是将保健品融入生活方式——熬夜后补NAD+、健身前喝支链氨基酸、约会前吃白芸豆阻断剂……健康消费正变得“轻量化、场景化、社交化”。
这种转变直接催生了新产品形态:
- LemonBox以AI问卷+订阅制切入白领亚健康管理;
- 姿美堂推出“火锅伴侣”白芸豆阻断剂,主打“随心吃不怕胖”;
- Swisse结合GABA软糖与脑波调节APP,打造“数字+营养”睡眠解决方案。
2. 科技成为核心竞争力
过去拼渠道、拼话术的时代正在终结,真正的护城河是研发能力与临床验证。这一点,在2025年全球最具发展潜力企业榜单中尤为明显:
- 汤臣倍健凭借“细胞级吸收技术”和抗衰临床数据,稳居中国科技保健品龙头,直接受益于3亿银发人口的刚性需求;
- 金达威通过酶催化工艺将NMN成本压至50美元/瓶以下,在中国NMN合法化首年引爆百亿市场;
- 华熙生物以“超低分子量透明质酸”技术打通医美与内服边界,客户转化率高达50%;
- 同仁堂健康则用非遗熬胶工艺+现代肽提取技术,让百年老字号在Z世代中复购率飙升,年轻用户占比达45%。
这些案例说明:未来的保健品,不再是“吃了就好”,而是“为什么有效、对谁有效、如何验证有效”。
3. 中医药现代化迎来高光时刻
在全球榜单中,多家中国企业依托“药食同源”理念实现差异化突围:
- 无限极凭借20年中药多糖数据库,复购率超80%;
- 葡萄王(台湾)以樟芝菌丝体获美国NIH认证;
- 凯爱瑞(爱尔兰)则将3000种汉方配方标准化,打入欧洲市场并获得30%溢价。
这背后是中国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科学语言的融合——不再是玄学话术,而是可量化、可复制、可国际化的健康方案。
四大方向定义下一个十年
基于当前格局与全球竞争态势,中国保健品行业将沿着以下四大路径加速演进:
趋势1:精准营养时代来临
雀巢健康科学以“DNA+肠道菌群双靶向算法”实现98%效果匹配度,欧盟甚至将其纳入医保试点。这一模式正在被中国玩家跟进:
- 合生元通过6种母乳低聚糖复配,精准提升婴幼儿免疫力;
- 健安喜(GNC) 推出家庭胶囊机,3分钟定制个性化营养包。
未来,每个人的保健品将像处方药一样“一人一方”,而AI、基因检测、肠道微生态分析将成为标配工具。
趋势2:“颜值经济”与“内服美容”深度融合
中国口服美容市场已突破500亿元,养生堂凭借桦树汁发酵技术占据40%市占率,华熙生物则借玻尿酸食品法规放开实现300%市场扩容。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赛道正从“女性专属”扩展至全人群——男性抗初老、青少年祛痘内调、中老年皮肤紧致,都将成为新增长点。
趋势3:银发经济催生“功能型刚需”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3亿,慢性病管理、认知衰退预防、肌肉流失干预等需求井喷。
- 汤臣倍健布局NAD+细胞激活剂;
- 善存推出银发定制多维+脑健康支持;
- 健乐多则联动动态血糖仪,为5亿糖尿病前期人群提供干预方案。
这类产品不再强调“保健”,而是明确指向“功能改善”,甚至具备部分医疗属性,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红利正在释放。
趋势4:宠物健康成为新蓝海
令人意外的是,健合集团凭借宠物抗焦虑益生菌和情绪识别算法,跻身全球潜力榜。全球宠物保健品市场已突破700亿美元,年增速25%。在中国,养宠人群年轻化、拟人化趋势显著,“毛孩子也要吃保健品”正从玩笑变为现实。
挑战与机遇并存:合规是底线,创新是出路
尽管前景广阔,但行业仍面临严峻挑战:
- 监管持续高压:虚假宣传、非法添加、普通食品宣称功效等行为被严厉打击;
- 同质化严重:NMN、胶原蛋白、益生菌等赛道扎堆,缺乏真正技术壁垒;
- 信任重建难:公众对“保健品”仍存戒心,需长期用科学和透明赢得口碑。
然而,危机即转机。那些敢于投入研发、拥抱数字化、尊重消费者知情权的企业,正在构建新的护城河。正如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所言:“保健品的终局,不是卖产品,而是提供可信赖的健康解决方案。”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健康方案”
回望2025年的这份全球榜单,中国企业在30强中占据近三分之一席位,且覆盖抗衰、母婴、美容、银发、宠物等多个前沿赛道。这不仅是市场份额的胜利,更是中国健康理念、科技创新与文化自信的输出。
未来的保健品,将不再是货架上的一瓶胶囊,而是一个融合了生物技术、人工智能、中医智慧与生活方式的生态系统。在这场全球健康革命中,中国,正从跟随者,变为定义者。
给从业者的启示:
别再讲“包治百病”的故事,
要讲“数据验证的有效”;
别再依赖会销和私域割韭菜,
要用产品力赢得长期复购;
别只盯着老年人的钱包,
要看见年轻人对健康的全新定义。
因为真正的健康消费,从来不是冲动,而是信任。
大健康100|DJK100.COM 聚焦大健康领域的产业数字媒体。发布者:大健康100,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