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营养健康市场3000亿大关前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中国营养健康市场正站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

根据灼识咨询最新发布的《中国营养健康品行业概览》显示,2024年我国营养健康品市场规模已达到2605亿元,在2020至2024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稳定在6.0%。业内普遍预测,这一数字将在2029年正式突破3000亿元大关。在这片持续扩张的蓝海中,行业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渠道、用户、产品、监管四大维度的协同演进,正在重塑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


从“货架电商”到“兴趣+跨境”的双轮驱动

过去十年,中国营养健康品的销售渠道经历了从药店、直销为主,向线上平台迁移的剧烈变革。如今,这一进程仍在加速深化。

2024年数据显示,营养健康品的线上渗透率已攀升至58%,较2020年的46%大幅提升。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完成购买决策。而在这条主航道之上,两大新兴模式正成为增长的核心引擎:直播电商跨境电商

图片

以抖音为代表的兴趣电商平台,凭借“内容种草+即时转化”的闭环模式,迅速抢占市场份额。2024年,抖音平台的营养保健品类GMV已达到天猫的1.5倍,同比增长超过50%。更为关键的是,这里孵化出了一批现象级新品牌——如主打运动营养的“诺特兰德”、专注胶原蛋白的“五个女博士”、聚焦情绪健康的“氧气能量”,它们无一不是借助达人直播实现从0到1的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抖音平台上达人直播贡献了68.89%的销售额,但品牌自播占比正稳步提升,预示着行业正从“流量红利期”迈向“品牌建设期”。

与此同时,跨境电商成为进口营养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跳板。其优势在于:规避国内漫长的注册审批流程、降低合规成本、引入更多元的功能配方。2024年,跨境电商在整体电商渠道中的占比已升至50%,较2022年增长近7个百分点。

天猫国际、京东国际、抖音全球购、拼多多全球购构成第一梯队,合计占据超七成市场份额。Swisse、BLACKMORES、GNC、OLLY等海外品牌凭借“科学背书+情感营销”,持续吸引中高收入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平台方也在加码布局。2024年,天猫健康宣布投入5亿元惠商政策,重点扶持青少年营养、口服抗衰、运动营养等细分领域;京东健康则与Swisse、GNC等六大国际品牌签署战略合作,目标三年内实现销售额增长300%。可以预见,未来平台间的“品牌争夺战”将愈发激烈。


从“银发养生”到“全民日常化”的消费觉醒

如果说渠道是市场的“血管”,那么用户就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心脏”。近年来,营养健康消费的主体结构正在发生深刻迁移。

一方面,中老年群体仍是基本盘。中国保健协会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占保健品消费总人数的50%以上,心脑血管、骨骼健康、免疫力提升等传统功能仍是刚需。

但更具颠覆性的趋势来自年轻一代。在“健康中国2030”、“体重管理年”等国家政策引导下,国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20年仅有22%的消费者每天服用营养品,而到2024年,这一比例已接近30%;“从不使用”的人群则从14%降至4%,说明营养补充正从“应急需求”转向“生活方式”。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Z世代与千禧一代的崛起。2024年上半年抖音平台数据显示,24-30岁消费人群占比同比提升48%,31-40岁群体增长6%。他们不再满足于“治病防病”,而是追求情绪管理、皮肤状态、精力续航、运动恢复等精细化健康目标。

“她经济”也在持续释放红利。25-34岁女性是核心消费力量,美容抗衰、护眼、助眠、肠道健康成为关键词。而18-24岁的年轻女性正快速入场,推动“药食同源”、“情绪营养”等新概念走红。

此外,科学育儿理念的普及催生了“青少年营养”新赛道。据天猫健康透露,2024年以来,儿童青少年营养品进入高速增长期,市场规模已逼近200亿元。DHA、叶黄素、钙铁锌、益生菌等品类成为家庭常备,吸引药企、母婴品牌、新消费品牌纷纷入局,将其视为“第二增长曲线”。


从“药片胶囊”到“美味+功效”的双重满足

面对日益年轻化、场景化的用户需求,产品形态与功能也在加速迭代。

传统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剂虽仍占主导地位,但功能性食品正以更快的速度扩张。2020年至2024年,中国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从250亿元增至约3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0%,远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图片

麦角硫因、NMN、PQQ、南非醉茄、HMO母乳低聚糖等“新锐成分”被广泛应用于抗衰、认知提升、免疫调节等领域。品牌不再只讲“成分含量”,而是构建“科学+情感+体验”的三位一体叙事。

与此同时,产品形态的“零食化”趋势不可逆转。消费者希望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完成营养补充,这对剂型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数据表明,2022年软糖类营养品销量占比约5%,到2024年已接近1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饮品类(如口服液、功能性饮料)占比从10%升至15%,增速近30%。仙乐健康财报显示,2024年其软糖产品营收同比增长34.54%,软胶囊增长29.91%,两者合计贡献超70%的收入。

口味也成为关键竞争点。近半数消费者表示,“口感好”是选择营养品的重要因素。水果风味、低糖配方、天然提取物成为主流创新方向。凝胶软片、爆珠、脆皮糖果、乳态饮等新剂型不断涌现,推动行业向“好吃不苦、方便好记、看得见效果”的方向进化。


从“野蛮生长”到“长期主义”的行业洗牌

高速发展的背后,乱象丛生。2024年“3·15”期间,央视多次曝光保健品市场存在的虚假宣传、伪劣产品、私域诈骗等问题。尤其在跨境领域,“挂羊头卖狗肉”、成分标注不清、夸大功效等现象引发广泛关注。

这背后,是国内“蓝帽子”认证体系的尴尬现状。目前,仅约50%的消费者了解“蓝帽子”代表国家认证的保健食品。而一旦知晓其权威性,87%的人表示会优先选择。然而现实是,2024年天猫平台“蓝帽子”产品仅占保健品类目的5.9%,抖音更低至2.95%。

大量不具备保健食品资质的“普通食品”打着“功能”旗号营销,游走在监管边缘。这种短期逐利行为正在透支消费者信任。

所幸,监管与平台已开始联手整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持续推进“四个最严”监管要求,强化对保健食品企业的飞行检查;快手、微信等平台加强对养生类直播的内容审核,打击违规引流;天猫、京东也加大对“蓝帽子”产品的流量扶持。

越来越多头部品牌意识到:合规不是负担,而是护城河。汤臣倍健、Swisse、健合集团等企业正加速推进“蓝帽子”申报,构建产品壁垒。未来,谁能真正将科学研发、合规认证、用户体验三者结合,谁就更有可能赢得长期市场。


3000亿之后,路在何方?

当营养健康市场即将迈过3000亿门槛,行业已从“渠道驱动”进入“产品+品牌+信任”三位一体的新阶段。

未来的竞争,不仅是流量之争,更是研发能力、供应链效率、合规水平与用户心智的综合较量。我们预测:

  1. 细分赛道将持续爆发情绪营养、认知健康、肠道微生态、个性化营养将成为新蓝海;
  2. 本土品牌加速崛起依托供应链优势与本土洞察,更多中国品牌将实现从代工到品牌的跃迁;
  3. 跨境监管趋严随着消费者认知提升,政策或将逐步收紧,倒逼进口品牌本土化合规;
  4. 科学营销成主流临床数据、第三方检测、真实用户反馈将成为品牌说服力的核心支撑。

可以预见,未来的营养健康市场,不再是“讲故事”的时代,而是属于那些真正深耕科学、敬畏用户、坚持长期价值的品牌。

这场3000亿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1.灼识咨询《中国营养健康品行业概览》

2.东吴证券《保健品行业:新消费驱动保健品增长》

3.解数咨询《2024保健品行业年度复盘》

4.博观研究院《2025年跨境进口保健品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5.第一财经数据中心《女性品质生活趋势洞察报告》

6.天猫健康《2024蓝帽子国内保健品消费趋势报告》

大健康100|DJK100.COM 聚焦大健康领域的产业数字媒体。发布者:大健康100,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大健康100的头像大健康100
上一篇 2025年10月10日 下午1:47
下一篇 2025年10月31日 下午6: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